欢迎来到榆林矿业集团!
拒腐防变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
2022-05-27 16:40:42 选编:李永生

——年轻干部“早节不保”的心理成因与防范化解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此前,他还多次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论述,来强调要重视守住内心。比如,“身之主宰便是心”“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等等。可见,心理之于拒腐防变具有重要意义,守住内心是守住拒腐防变防线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相较于临近退休干部的“晚节不保”,年轻干部因贪腐而“早节不保”的现象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而且这一现象具有鲜明的代际特点。在对2019—2022年落马的近40个年轻干部贪腐案例的分析中发现,“早节不保”呈现更加年轻化趋势,“90后”甚至“95后”贪腐的情况在增多,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都还没有走上重要或关键领导岗位,因权力观扭曲、被围猎等情况而导致的贪腐不多;很多人本身家庭条件相对优越,因物质上的匮乏感、攀比诱发心理失衡等情况而导致的贪腐也不多;还有一部分人在成就动机和事业心上并不怎么强,因提拔遇挫、仕途不如意等情况而导致的贪腐也不多。相反,因网络游戏、网络赌博、直播打赏、过度消费或者身边贪腐行为的不良示范而导致的贪腐较多;刚参加工作一两年内就走上贪腐之路的情况较多;在短期内“快速变现”,涉案金额较大且挥霍一空的情况较多;运用比较隐蔽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谋利的情况也较多。深入分析这些典型特征不难发现,心理因素仍然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诱因,而且在初次犯罪发生后,心理因素还起到了催化和推波助澜作用。

年轻干部守住拒腐防变防线,“应坚决抛弃‘看戏’心态,真正从别人身上汲取教训,把未病当作有病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09页)。在具体实践中,年轻干部要在“早节不保”的典型案例中学会分析和把握其贪腐行为背后的心理诱因及作用机制,从而真正守住内心拒腐防变防线。

一、“早节不保”的心理诱因分析

    诱发贪腐行为的原因,既有外部的环境因素,更有内部的心理因素,而且心理因素是主要诱因。只有在相关的心理因素具备并产生实质影响时,环境因素才会真正介入,最终诱发贪腐行为。从年轻干部这一特定群体来看,其“早节不保”背后的心理诱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自我认知模糊或偏差。“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廉洁自律贵在自知自胜。从“早节不保”的典型案例来看,不少年轻干部在自我认知上就出了问题,自胜更是无从谈起。首先,“早节不保”的年轻干部,往往缺乏对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清晰认识。这主要表现为,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物质上往往都得到比较好的满足,在现实自我上很少体验到匮乏感,为了改善自身处境或命运而不断设定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的意愿不强。步入工作岗位后,对职业生涯中的理想自我基本上也没有概念,而且也不想或急于为自己设定奋斗目标。在生活无压力、事业无追求、奋斗无动力的状态下,精神上的空虚感不可避免地会滋生。此时,网络游戏、网络赌博以及其他娱乐手段等便很容易趁虚而入。其次,参加工作不久就发生贪腐行为,意味着年轻干部组织社会化的过程尚未完成。相应地,年轻干部职业化自我的形象也未能建立起来,对自身角色以及手中的权力没有清醒的认识和敬畏,对工作规程、廉洁纪律、犯罪成本等也都缺乏认知,导致因一时的贪图享乐而陷入自我放纵,在贪腐过程中表现出更贪婪、更大胆的特点。再次,自我认知偏差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典型地表现为个别年轻干部在成长过程中的某种“心愿”未能满足或“梦想”没能实现,比如,成为网络游戏中的“英雄”“大咖”“王者”或者备受瞩目和追捧的“网红”“富豪”等。内心的缺失感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相应的形象或角色认同。于是,在工作岗位具备可以撬动某种“资源”来实现个人愿望的便利时,他们往往难以抑制“自我实现”的冲动。

攀比与盲从心理。当人在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和积极的自我认同时,就容易随波逐流。对于年轻干部而言也是如此。从心理需求的角度看,每个人都有寻求群体归属和他人认同的需求。但是,当对工作的归属感和认同度不高时,年轻干部便很自然地倾向于在工作之外寻求归属和认同需求的满足,而与其联系和交往最紧密的朋友圈刚好就承载了这一功能,尤其是当年轻干部孤身一人在异地工作时表现得更加明显。在融入朋友圈的过程中,当发现其他人在玩某款网络游戏、进行网络赌博或热衷于某些高端奢侈品消费时,出于好奇或者为了消磨时间,有的年轻干部也就跟着开通账号、下赌注或开始高消费行为。在自身财力难以为继时,“头脑一热”就挪用了公款或收受了他人的贿赂,用于游戏充值或其他消费行为。

讨好心理。总体来看,年轻干部有在交往中通过自我表现来赢得异性青睐的意愿和冲动,这本来属于正常的需求和现象,但通过众多案例的梳理不难看出,这也成为部分年轻干部的廉政风险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与异性交往中不当的讨好心理作祟。而就交往的情形来看,又包括现实中的交往以及与网络主播的虚拟交往两类。在现实交往中,通过出入高档消费场所、购买奢侈品、汽车或房产以及旅游等方式向对方展示自己的经济实力,以塑造一个“年轻有为”“能力很强”“善于理财”“出手大方”的良好形象,提高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个别年轻干部在直播秀场中,也在讨好心理的驱动下,为了能够获得与主播紧密互动的机会,或者成为粉丝榜的“霸榜领袖”,给心仪的主播大肆打赏、购买礼物,在虚无“快感”中放纵和迷失了自我。

从众心理。年轻干部因为涉世未深、缺乏经验和判断能力,当周围有不廉行为示范时,出于对群体的认同和遵从,或者迫于群体压力,或者刚好遇到经济上比较拮据的情况,也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在贪污挪用公款或收受他人好处等方面表现出效仿行为。而且,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还会对自己的贪腐行为进行合理化解释,产生“别人都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别人都收我不收,就显得格格不入了”“别人这么做不是一直也都没事嘛”等错误认识。久而久之,对自己的放任行为习以为常,甚至还变本加厉地谋取不正当利益。

挫折后的补偿心理。年轻干部在岗位的调动或提拔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对于所经历的挫折,大多数人都能妥善应对。但也有少部分干部因岗位调整、未能如愿提拔或者在恋爱婚姻关系中受挫等而受到明显的心理冲击,产生心理上的失衡,诱发挫败感、沮丧感、无奈感等消极心理体验。这些消极的心理体验持续久了,向内会导致自我评价水平降低、自我认同感降低、对未来的积极心理预期降低,向外会导致对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组织如何对待自己等方面的认知出现偏差。在自我认知和社会知觉上的失调,会进一步导致非理性信念,诱发“仕途上无望,经济上补偿”“活得更洒脱,让人羡慕”等念头,并最终以物质化的手段进行自我满足或自我修饰来“疗愈”自己。而且,一旦在高档消费场所、高端奢侈品等物质化载体上“找到感觉”,会更加强化其享乐心理,把物欲满足当作兴趣爱好和最大乐趣,对自己的贪婪行为更加放纵。

上述五大因素是诱发年轻干部“早节不保”的主要心理成因。从实际案例来看,既有单一心理因素诱发的贪腐行为,也有多个心理因素相互交织和共同影响下诱发的贪腐行为。这些因素对贪腐行为具有重要的预测和解释作用,但是这些因素何时会导致年轻干部对廉政风险的抵御能力下降,何时会触发实质性的贪腐行为,往往不可预知。即便如此,年轻干部在自我管理中,仍要对此加以重视,提高对自身心理变化的敏感性,防止上述心理失调的发生。

二、“早节不保”的心理作用机制

就“早节不保”的具体案例来看,涉案的年轻干部往往年纪不大、权力不大、工作时间不长,但涉案金额却很大,而且几乎都被挥霍一空。这其中的原因何在?理解年轻干部贪腐行为的心理成因,不仅要把握上述心理诱因,还要看到贪腐行为发生后所伴随的心理作用机制。这一系列心理作用机制,导致年轻干部在“早节不保”的错误道路上从偶然的失足走向全然的失控。

侥幸心理的助长作用。从公开报道或忏悔书来看,不管诱发年轻干部贪腐行为的原因是什么,他们在初次行为发生后都会或多或少地感到焦虑、不安或恐慌,但是事后发现担心是多余的,自己的行为并没有被发现,侥幸心理也便油然而生。而且,这种侥幸心理不是完全凭空的,他们还会为自己的侥幸找到“事实”依据或合理化解释。比如,技术型侥幸心理,“做得那么隐蔽,不可能被发现”;经验型侥幸心理,“别人这么干都没事,不可能就我被发现”;关系型侥幸心理,“我们关系‘铁’,不可能会有事”;认知型侥幸心理,“肥私不损公,两不耽误”,等等。在侥幸心理的作用下,他们会减少对贪婪行为及其不良后果的担忧。当然,随着谋取不正当所得的金额越来越大,有时他们内心可能也会害怕,甚至可能还会想象或梦到自己锒铛入狱的场景。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抑制不住自己的贪念。因为在一次又一次谋取不正当利益而又没有东窗事发的情况下,“不会被发现”的自我假设也在被验证,侥幸心理也在被强化,对贪婪行为的助长作用也会有增无减。

膨胀物欲或虚无“快感”支配下的自我放纵。不同于其他群体将不正当所得藏匿或隐蔽起来,年轻干部的贪腐呈现快速变现和快速挥霍的典型特点。他们利用职务便利谋取的不正当所得,几乎都被用于出入各种高端消费场所、购买心仪的奢侈品或者游戏充值和购买装备、网络打赏、网络赌博等。膨胀物欲不断得到无节制的即时满足,或者在虚拟世界中体验到强烈的肆意放纵“快感”,对他们而言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其能够尽享沉浸其中的美妙和愉快。这种与高消费状态相伴随的特别体验,不仅能够抵消其对贪腐行为及其暴露风险的顾虑和恐惧,还会导致他们的低层次物欲进一步膨胀,或者对网络世界的虚无“快感”更加欲罢不能,使其越来越自我放纵,在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支配下,对金钱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而对具体的挥霍额度却漠不关心,以至于有的年轻干部在案发后知道自己的涉案总金额时,“当场情绪就崩溃了”。

在物我关系和人我关系中建立起的虚假自我认同。对贪腐行为心存侥幸,自欺欺人,说明对自身行为及其正当性还有基本的自我认知,还会有所节制。当这一基本的自我认知都丧失时,自我约束将趋于完全失灵,在贪腐路上也会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变本加厉。而自我认知丧失的标志,则是对自身贪腐行为以及高消费行为的习以为常。其背后深层次的心理机制是,在物我关系和人我关系中建立起的虚假自我认同。在物我关系方面,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对各类化妆品、奢侈品、电子产品、豪车、旅游等方面的予取予求,还是在网络世界中对各类游戏充值、购买装备、赌博下注、打赏主播的一掷千金,都极大地强化了他们对物质的支配感、掌控感,使其拥有了“理想生活”的真切体验,在与高消费相匹配的“成功者形象”上不断自我确认、自我欣赏和自我陶醉。在人我关系方面,不管是博得恋人或网络主播的欢心,还是享受管理或服务对象的拉拢、赞美和吹捧,抑或是可以随意雇人在网络游戏中给自己陪练以及帮忙升级,都让他们感受到在人际关系中的主导权和支配权,享受着在人际关系中居于“中心地位”的快感。而物我关系和人我关系通常是交织在一起的,在这二者中获得的满足越多,越容易强化虚假的自我认同,使他们觉得自己“本来就该是这样”。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人设”,他们可能不仅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是贪婪和挥霍,反而还会任由自己去肆意享受“快意人生”。

可见,不管是由于何种原因,贪腐行为一旦被诱发,个体在心理上都会发生更加微妙或深刻的变化,有时甚至会产生化学反应,导致自控力逐渐丧失,最终酿成大祸。因此,年轻干部要深化对上述作用机制的认识,在廉洁自律上更加保持警惕,不能有半点松懈或放纵。

三、“早节不保”的心理防范

结合对具体案例及其心理诱因、心理作用机制的分析,年轻干部防范掉入“早节不保”的陷阱,关键要增强心理定力。心理定力不强,很容易在自身欲望、外界诱惑以及所拥有的权力中迷失。具体来看,年轻干部要重视通过以下途径增强心理定力,做好廉洁从政心理风险的防范。

树立成长目标,避免在“躺平”中迷失。事业无追求、成长无目标、奋斗无动力的“躺平”状态,不仅无助于年轻干部维持良好的身心状态,还有可能滋生廉洁从政的心理风险。已有的案例也证明了这一点。人的心理是只有不断接受新鲜刺激才能保持活力,只有内心充盈才能抵御外界不必要的干扰和诱惑。相反,当接收的有效刺激不足、内心空虚时,心理活动不会静止,反而更容易躁动,想要通过寻求其他形式的刺激来进行补偿。当年轻干部在职业生涯上没有方向和目标,放纵自己长期处于“躺平”状态时,在应付完工作之后,缺少精神寄托,就容易被感官刺激更强烈的活动(如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等)所吸引,一旦在其中体验到消费快感,便难以自拔。因此,不管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还是从防范“早节不保”的角度,年轻干部都应该重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自己树立清晰的成长目标。年轻干部要将“想明白当干部为什么、在岗位干什么,走好从政第一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当代党员》2018年第19期)作为根本性的问题加以审视、思考和谋划,使职业化自我的形象更加清晰。在此基础上,将宝贵的青春时光用于学习、实践和自我发展,掌握和用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钥匙,以此指导自己的事业观、利益观、得失观,从而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坚定和充盈,面对诱惑和挑战时能“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

培养健康生活情绪,避免在玩乐中迷失。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年轻干部确实需要通过一定的兴趣活动为载体来调节工作压力、舒缓不良情绪。然而,兴趣爱好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选择和自我管理不当,也很容易在其中沉沦和迷失。从实际案例来看,不管是年轻干部,还是领导干部,因兴趣爱好走上贪腐之路的都大有人在。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时刻检点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增强自控力。年轻干部生活阅历有限,自我约束能力不强,更应该对此加以警惕。具体来看,年轻干部要重视生活情趣这一小事小节对于个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要防止在不健康的生活情趣中迷失自我、丢掉原则、丧失底线,尤其要减少以消费行为为主导的兴趣爱好,远离网络游戏、网络赌博、网络直播等不良嗜好;另一方面,要重视和善于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以能够强健体魄和培养注意力稳定性的活动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以此陶冶情操、涵养人格、充实精神世界。

增强对人际关系的鉴别力,避免在朋友圈中迷失。年轻干部丰富阅历、组建家庭以及成长成才都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作支撑。但如果在人际交往中缺乏鉴别力,也很容易被误导、利用或围猎,导致贪腐行为。为此,年轻干部要重视增强对人际关系的鉴别能力。在工作关系中,年轻干部既要重视领导和同事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也要对自己的正确立场、判断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定力;要主动选择与认真负责、积极进取、向上向善、心态阳光的领导和同事交往,与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满腹牢骚、吃拿卡要或有其他不良嗜好的人交往时要注意保持距离,避免被不良习气侵袭。在异性交往中,要重视“眼缘”,更要重视“三观”,面对超前消费、爱慕虚荣、喜欢攀比的异性尤其是某些网络主播等“网红”时要保持清醒,同时自己在与异性交往时也要量力而行,避免给自己造成“甜蜜的负担”。在朋友交往中,也要提高鉴别力,慎重对待朋友交往,远离沉迷网络游戏、网络赌博、直播打赏等的朋友,避免参与朋友组织的高消费类活动,同时也要防止在与朋友的不当攀比中心理失衡。在与管理和服务对象交往中,也要保持警觉,审慎看待对方的热情、迎合以及讨好,强化角色意识、底线意识和自律意识,提高对围猎套路和糖衣炮弹的辨识能力,防止在形形色色的诱惑中被利用。

提高心理调适的敏感性,避免在心理冲突中迷失。强烈的心理冲突所诱发的焦虑反应,会导致自控力下降,刺激个体产生通过物质上的满足来缓解焦虑和进行自我补偿的心理。因此,对“早节不保”的心理防范过程,其实也是一个适时进行心理调适的过程。年轻干部要提高心理调适的敏锐性,当遇到挫折或不如意导致心理上的冲突感时,要能够迅速意识到,并及时加以有效调适,避免在心理冲突中迷失。而鉴于心理冲突具有隐蔽性的特点,有时不易觉察,年轻干部还要对易引发心理冲突的典型情形及其伴随症状有所把握。具体来看,易诱发心理冲突的典型情形包括:工作上,感觉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对忙闲不均或“鞭打快牛”现象的不满、岗位调整的不如意、与直接领导相处不愉快或感觉被排挤,等等;生活中,因某方面感到不如别人而难以释怀、收入难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情感关系破裂、家人的不理解或抱怨,等等。心理冲突产生后,伴随的症状包括:负面思维或念头挥之不去、长时间处于不良情绪之中、消极被动、抱怨环境或他人、有自残或攻击冲动、躯体化不适、失眠等。年轻干部要提高对这些情形和症状的敏感性,适时分析自己是否陷入心理冲突,在必要的时候通过自主调节或寻求专业帮助,及时化解心理冲突,提高心理自控能力,保持心理世界总体和谐、稳定、向好的态势。



上一篇:领导干部如何发挥好四种作用 下一篇:狠抓工作落实 推动转型发展
友情链接:榆林百姓问政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COPYRIGHT © 2014-2024,WWW.YLMIG.COM,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 mk体育在线官网 陕ICP备15010762号
sitemap feed